2023-08-29 13:28:08 來源 : 臭色可餐
所謂巾幗不讓須眉,每個時代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優秀女性向世人展示著她們在不同領域的過人天賦。
在戰爭中,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在朝政中,武則天改寫帝皇規則,而在如今世界太平的年代里對成功的女性的衡量你又覺得是什么?
【資料圖】
是婚姻幸福,夫唱婦隨?是家庭圓滿,兒女成雙?是職業穩定,一帆風順?是平平淡淡,安享晚年?今天我們要說的當代奇女子被環球雜志評選為“最有影響力世紀女性”的靳羽西。
這位傳奇電視人,商業奇女子,甚至在當代世界各地的娛樂界,政界,藝術界,時尚界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而就是這樣一位事業有成,氣質出眾的跨界女王,卻活出了和其他人不一樣的別致人生。
如今77歲的她離婚未生育,由于個人的突出奉獻在春晚前排坐了20年,當我們走進她的個人別墅,便懂得了她對人生的獨特見解。
靳羽西的成長之路靳羽西1946年出生在廣西桂林,父親是嶺南畫家,平時也喜愛拉二胡,母親也是家中的理財好手,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生讓靳羽西從小擁有過人的藝術涵養和對財富敏感的商業直覺。
3歲的她隨著家人一同遷居香港,在少年時期的她在家中的精心培養下也表現出對多種審美藝術以及這個世界的廣泛喜好,母親甚至對比表示過擔心。
她曾經對羽西說,你不能又學鋼琴又學芭蕾又學法文,只能學一樣。而羽西在后來的人生中證明了,她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征服的領域,從來不只限于一個。
靳羽西家中一共四姐妹,身為老大的她從小特別獨立,16歲時候便獨自一人前往美國留學,因為怕給家里增加經濟負擔,她一力承擔起自己的學費和日常開銷,勤工儉學,最艱難的時候一周只有5元的生活費,她憑一己之力在舉目無親的外國完成自己的學業。
在校期間,靳羽西憑著自身獨特的藝術氣質及自信參加了學校舉辦的選美大賽,并獲得了“中國水仙花公主”的榮譽稱號。
比賽期間,她不滿足于選美小姐的個人角色,競選中在她給自己當化妝師的時候第一次了解了美妝的專業知識,通過借鑒各種選美節目,初步涉獵了媒體的相關領域,甚至因此了解了和選美相關的審美標準。而這些都為她未來涉足的領域起到了啟蒙作用。
父親曾經和她說,要做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而不是第二個,因為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名。在這樣的教育下讓羽西擁有著勇當先鋒的過人膽識。
原本她憑著自己的鋼琴專業可以謀得一份穩定的職業,然而她不甘于此,也不認為自己有頂尖的天賦。
她知道,成功必須有堅實的物質基礎,財務自由是當務之急,于是她轉念一想開啟了她的商業發展道路。
紐約一直是美國的黃金地段,在那里人才輩出,畢業后的她揣著身上僅有的150美元便開啟了她闖蕩紐約的旅程。
那時候她和妹妹籌集了國內資源,利用自己的人脈和優勢在當地開了一家外貿公司,然而經營效益在競爭激烈的紐約顯得不值一提。
后來,靳羽西通過朋友的推薦來到了當地一家華人電視臺擔任主持人,以此為契機,后面才有了她電視機前經典的那句“大家好,我是靳羽西”,從此攀上了影視傳媒界一個個巔峰。
隨著靳羽西對傳媒界的了解日趨成熟,她明白這個傳播手段對觀眾的重大影響。1978年,她的商業嗅覺促使她創建了靳羽西電視制作公司,并且開始制作并主持后來熟為人知的《看東方》欄目。
《看東方》以紀錄片的形式帶領美國民眾領略了當時中國各地的自然風光,講述各地著名的名勝古跡,感受五湖四海熱情好客的風土人情,堪稱當代行走的旅游直播,在化解美國人民對中國這個古老東方蒙昧的認知的同時邀請他們一同見證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長和進步。
靳羽西在節目中典型的東方女性形象,專業深度的翻譯解說讓美國民眾認識了這個擁有無窮魅力的東方女子,甚至被外媒親切地稱為當代的馬可波羅。
這個節目由于極高的觀賞質量和參考價值在當時獲得了當地極高的收視率,前后被美國1200家電視臺輪番播放近12年,而在這期間靳羽西的專業主持能力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1984年,美國轉播中國閱兵儀式,在信號落地的那一瞬間大家發現轉播的過程中沒有專業的解說,看著激動人心,盛況空前的畫面電視臺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緊讓靳羽西前來救場。
憑借著自己的英語水平以及專業的傳媒經驗,靳羽西在節目中用熟練的專業術語進行解說,這才讓這期節目圓滿落幕。
靳羽西的名氣和才華有目共睹,她的節目一次次架通了中美溝通的文化橋梁,憑借她的影響力和在節目中的特殊貢獻,她從1983年開始成功入住中國春晚的嘉賓席位,從那之后羽西憑借自己的個人實力和影響力讓她連續20年穩居其位。
作為當代的文化傳播大使,1984年央視籌備的大型旅游紀錄片《世界各地》的任務毫無意外地由她接任,在節目中她帶領中國民眾開闊繽紛多彩的國際視野,看遍25個國家,為所有人搭起了國際交流的文化橋梁。
而她在1989制作的《中國的墻與橋》紀錄片更是一舉斬獲美國電視節最高獎項——艾美獎。
而羽西也并不滿足于此,她甚至開始自創節目《羽西看世界》,通過這個節目她深入采訪全球各界精英名流,讓普通民眾領略到名人們背后真實的一面,而她采訪的對象也常常不是普通人可以接觸到的,其中就包括奧斯卡影后,美國第一夫人,原聯合國秘書長等。
可惜的是她的這一期節目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為此賠了不少本錢,但是她的這一舉動卻并非竹籃打手一場空,在采訪中讓她擴展了更多的人脈,掌握了更多資源,甚至對她后期的商業發展有著一定的幫助。
從容地多彩人生也許由于忙于事業,讓她的婚姻遲遲沒有著落,也急壞了她的父母親。到了1990年,四十出頭的靳羽西終于遇到了她的真愛,對方是愛爾蘭航空富豪馬明斯,兩人斥巨資在那一年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婚后的靳羽西并沒有停止對人生全新的探索,跳脫的個性讓她從來不安于現狀,甚至在婚前和馬明斯約法三章,不愿做被安分圈養的闊太太。
當時正值中國商業發展的黃金時期,靳羽西發現,中國的女人對化妝品的認知極為匱乏,而中國當年在這個領域可以拿得出手的牌子卻寥寥無幾,于是她決定打破這個局面,幫助中國女性提升自己的個人形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她實現了父親那句話,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創建中國執政編號001的化妝品牌羽西,1995年出版《亞洲婦女美容指南》,雙管齊下讓她的化妝品在國內風靡一時,甚至獲得了“化妝品皇后”的稱號。
事業的得意并沒有讓她保住自己幸福的婚姻,和丈夫異地發展,聚少離多,加上文化差異,這段婚姻最后只能在遺憾中解散。
離婚的時候,盡管他們兩人并沒有于屬于自己的孩子,羽西對這段感情還是有無限的牽掛和留戀,剛分開的時候羽西一度傷心欲絕,經常跑到海邊哭。
然而隨著事件的流失,羽西逐漸接受這個事實,振作自己,憑借自己瀟灑的個性,繼續過起充實又忙碌的每一天。
盡管經歷婚姻的失敗,羽西至今仍然期待愛情,盡管身邊優秀的人源源不斷對她欣賞有加,但是她從來沒有屈服于輿論的影響和現實的壓迫,仍然從容優雅地順從著自己的內心,寧缺毋濫。
別墅里的人生態度羽西在各個領域多年的經營讓她的人脈十分廣泛,商業巨子、政界精英、明星大腕,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都在她的交際范圍之內。
而這也是羽西成功的秘訣之一——喜歡開Party。她享受聚會帶來的高質量交際,甚至她的這一樂趣給很多參加者帶來了許多驚喜,或許是人生的另一半,或許是全新的工作機會,又或者是全新的商業合作價值。
因為這樣,導致她的邀請函一經發出就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名流前來參與,人數之多,連她五層樓的別墅都不夠用。
于是羽西喜歡在世界各地買房滿足她的聚會需求,她在紐約曼哈頓購買的別墅曾經被人高度關注,光裝修就花了三年時間。每個住所不僅面積寬闊,功能齊全,而且各個樓層收藏了她從世界各地搜羅來的奇珍異寶,讓人目不暇接。
在很多人看來,作為當代如此成功的女性,其居所必定處處豪擲千金,奢華輝煌,然而現實并非完全如此,雖然作為投資人她也有保值訴求,但對于個人居所這種私人物品,細節處也彰顯出她的人生態度。
從小在父親的影響及追求藝術的道路上讓她擁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每個房間里都有當代藝術家限量定做的頂尖設計,讓這個價值不菲的豪宅增加深層文化底蘊,就如她本人一樣,無論去到哪里全身都散發著優雅的藝術氣息。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改變,如同靳羽西一直以來不安分的跨界嘗試,而她的每個房子,每隔一兩年都會重新進行翻新。
她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對于藝術的執著追求甚至到了極度苛刻的地步,有時候在房子翻新的過程中唯一變化的不過是某個細節處的顏色。
這不僅彰顯出她對品質苛刻的要求也表現出了她的人生態度,如同她的鋼琴專業,如果無法達到頂峰那就及時轉頭,也如同她的婚姻,緣分已盡便也無需委曲求全,再小的落差該放手就放手,無論對錯順從自己的內心,才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她的房子有現代簡約的時尚氣息也有歷史沉淀的高雅品位,在她的豪宅里經常可以看到她喜歡的牡丹花紋,這個和其他風格相得益彰的中國風元素也彰顯了她對東方文化的喜愛。如同她搭起的多國文化橋梁,將世界融為一體的格局映襯在自己的屋檐之下。
羽西甚至會即興給自己的房子做各種設計,對于審美的用心甚至不用高檔裝潢和材料,一塊普通的印度印花布料在她的精心裝裱和搭襯下也會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在她的眼中,從來不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就如她對待自己的人生一樣,從來不由別人來定義,也不遵從大眾的規則,有的人認為她的人生因為沒有生兒育女而遺憾,而她卻用自己的行動來打造屬于自己的成功,對錯他人評,好壞自己知。
盡管如今有了很好的經濟條件,她仍然保留著父親當年的作品和家庭的舊物,時刻提醒著自己盡管身上擁有著許多人無法觸及的殊榮,盡管自己曾經到達過無數個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峰,她不過是這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里一個平凡的女孩子,是父母親疼愛的女兒,因為他們
給予她的勇氣和力量,這才成就了如今優秀的自己。
小結作為一代成功女性的典范,靳羽西打破了常規的束縛,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在不同的領域的探索里成功串聯出屬于自己的王國,她是不被定義的,更是難以超越的,如今的她依舊活躍在不同的圈子,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發揮著她非同尋常的影響力,創造屬于自己的新的奇跡和藍圖。
靳羽西的成功告訴了我們,成功并非千篇一律的硬性標準,只要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跟隨自己的內心,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屬于自己的不一樣的精彩。
就像她標志性的童花頭一樣,經歷時代的變遷仍有擁有自己特有的標志,這是一種在自我修煉和提升中沉淀下來的自我風采,不必跟隨大眾的腳步,別人更是無從效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