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 08:06:13 來源 : 環球時報軍事
美國《華盛頓郵報》27日刊發其專欄作家大衛·伊格內修斯的一篇評論文章。在文中,作者引述和自己熟識的一些美國軍政界人士觀點,對烏軍的作戰表現作出點評,總體而言是:烏軍雖沒有陷入僵局,但也沒有突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烏軍對炮彈的消耗讓美國都感到吃力
文章指出,美國總統拜登的政府在評估烏克蘭今夏以來反攻的緩慢進展時,其官員坦率地與基輔討論了他們所認為的“經驗教訓”。美國政府認為,俄烏沖突可能會持續到明年,而美國及其盟國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幫助烏方繼續向前推進。
作者寫道,他最近幾天在美國政府各個層面都聽到了同樣的聲音。而這個夏天對于烏克蘭及其西方支持者來說是令人沮喪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令人失望的。但大多數美國高級官員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信,必須與基輔堅定地站在一起,而不是尋求快速的外交退路。在他們看來,美國不能看起來像是“拋棄了自己的盟友”。
不過承諾繼續支持,并不意味著美國官員對烏軍指揮官如何發起反攻沒有批評意見。美方一直在對烏方官員提供詳細的指導,但承認美軍現役軍官中確實沒人參加過烏方面對的那種“第一次世界大戰式”的戰斗。
文章稱,美方評估認為,烏軍不太可能像他們希望的那樣,在冬天到來之前推進至亞速海,切斷俄羅斯本土和克里米亞半島之間的陸橋。美國官員仍然認為,烏軍可能無法在年底前針對俄方陣地實現重大突破。這意味著,戰事將持續到2024年甚至更久,俄烏雙方都將繼續遭受重大傷亡。
而在戰術層面,美國指揮官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烏軍仿效的是蘇聯戰術,實施的彈幕打擊是在浪費炮彈。據美國方面估計,自沖突爆發以來,烏方已經發射了約200萬發155毫米炮彈,這幾乎耗盡了西方國家的庫存。因此,美國官員敦促烏軍轉而將其炮火力對準最重要的目標,并利用炮火快速向目標推進。
五角大樓官員還敦促烏方在戰場感知方面減少對無人機的依賴,更多地轉向地面偵察部隊。美方還向基輔施壓,要求給下級軍官更多的自由度,以便他們漫長的戰線上靈活利用各種機會。在所有這些問題上,美國官員認為烏方正在做出積極回應,但最近幾周的討論一直很激烈。
文章稱,在評估俄烏沖突將持續多久時,美方正在考慮對西方給予烏方的援助進行幾項新的重要補充。例如,華盛頓越來越支持提供可以使用火箭炮發射的集束彈藥,這種彈藥比之前美方提供的火炮發射的集束彈藥打擊范圍更廣。
作者寫道,美國還在努力規劃烏方建設“未來部隊”以遏制俄羅斯,幾個月后西方開始援烏的F-16戰斗機將是其中的組成部分。烏方官員繼續尋求獲得射程相對較遠,可深入俄羅斯防線后方的戰術彈道導彈(ATACMS)。但五角大樓對此繼續持消極態度,主要原因擔心美國在不削弱自身戰備狀態前提下,很難找到足夠的這種導彈供應給烏克蘭。
文章指出,由于烏軍在地面受挫,美國官員認為烏總統澤連斯基將原來越傾向于將戰火燒向俄羅斯本土以及克里米亞半島。不過,拜登政府的立場是,不會鼓勵或促成烏方對俄羅斯領土的攻擊。
延伸閱讀
打不動了? 俄烏雙方都面臨一嚴峻考驗
對于沖突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這樣的消耗,究竟何時是盡頭呢?
戰火對于資源的消耗,是難以想象的。
近期,烏克蘭高調宣揚的大反攻逐漸偃旗息鼓,西方輿論憤怒指責烏克蘭已經掏空西方彈藥庫,卻仍不懂得節約彈藥。而在俄羅斯方面,瓦格納兵變時控訴的彈藥短缺問題也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跡象。
軍工產能與“朋友圈”的大小,正在成為左右雙方下一步動作的關鍵。
烏軍耗空西方彈倉
一組近日披露的驚人數據,令西方輿論炸鍋: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軍隊已消耗了200萬發155毫米口徑炮彈,其中超過四分之三來自美國——這不僅耗盡了西方國家的儲備,也遠遠超出美歐等國的生產能力。
美國斯克蘭頓陸軍彈藥廠加班加點生產155毫米口徑炮彈 圖源:AP
200萬發炮彈是什么概念?美國現有的軍工廠開足馬力,每個月也只能生產最多1.5萬發155毫米口徑炮彈。也就是說,烏克蘭在約18個月的時間里,就消耗了美國軍工廠需要133個月才能完成的產量。況且,155毫米火炮也只是北約制式裝備的一種,還不算其他口徑的彈藥消耗。
美國五角大樓已投資數十億美元來擴充彈藥產能,但這還需要時間。在此之前,美國軍方要求烏軍不要隨意開火,浪費彈藥,而是要集中精力對“最重要的目標”進行炮擊。
對于這樣的要求,烏軍官兵很可能怒斥美國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事實上,被西方輿論寄予厚望的烏克蘭大反攻,到本月上旬已基本陷入停滯。在這段歷時兩個月有余的艱苦戰斗里,不止一名烏克蘭士兵在談及戰場情況時抱怨俄軍炮擊。
例如,扎波羅熱戰線上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索隆科的烏軍通信兵就說:“進出道路和后勤路線的數量有限,所有東西每天都會被多次射擊和炮擊……你幾乎肯定會被發現,想在敵人完全看不見的情況下完成工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俄軍面臨供應難題
不過,俄軍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
得益于蘇聯留下的豐厚家底,俄軍的炮彈消耗量一直大幅超過烏軍。但是,有軍事觀察家發現,俄軍的日均152毫米口徑炮彈消耗量已從巔峰時的3萬發大幅下降。受制于此,俄軍的戰斗行動也大幅受限。
至少從今年4月開始,俄羅斯高層領導已開始頻頻視察軍工生產企業,并由國防部長紹伊古親自掛帥督導擴充產能。但是,從私營軍事組織瓦格納6月兵變時的控訴來看,至少有部分俄軍部隊的炮彈供應是嚴重不足的。
俄防長紹伊古視察俄軍工廠 圖源:twitter
連日來,多個以及時追蹤并準確反饋戰況而聞名的俄羅斯軍事博主發布消息,指出南線赫爾松地區的俄軍嚴重缺乏炮兵的支持,以至于造成大量傷亡。
其中一個名為Visioner的博主寫道:“普里戈任災難(指瓦格納兵變)發生后,人們相信,無論如何,現在事情將開始向前發展,變化也將開始。但第三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任何進展。”
為前線士兵提供支持的俄羅斯阿塔曼基金會27日表示,希望赫爾松的補給問題能夠得到解決,以便俄軍士兵“能夠得到保家衛國所需要一切,否則就會有麻煩”。
資源消耗考驗雙方
面對巨大的資源消耗,俄烏雙方在紛紛擴充產能的同時,都開始求助自己的“朋友圈”。
烏克蘭防長雷茲尼科夫28日表示,到本月底或九月初,大約50家頗具分量的軍工企業將進入烏克蘭軍火市場,并將與烏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雷茲尼科夫還表示,烏克蘭已大幅增加了國產武器裝備的產量,其中包括剛剛通過測試的155毫米口徑炮彈。
根據俄方統計,截至今年8月,烏克蘭已從西方獲得超過1600億美元的軍事與財政援助。而據俄方消息人士披露的情況,俄方今年的國防支出也將超過1000億美元,這一規模是沖突爆發之前2021年的3倍。此外,有消息稱俄方謀求從伊朗等國購買炮彈等武器裝備。
顯而易見,戰火不僅吞噬著無數的生命,也在消耗著無盡的財富。這樣的損耗,對于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巨大的考驗。但對于沖突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這樣的消耗,究竟何時是盡頭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