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13:53:53 來源 : 福桃九分飽
最近,小紅書上突然風傳起“羊肉鄙視鏈”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吃什么樣的羊肉,才最高級?
有朋友要說了,羊肉么,無非山羊綿羊口感味道有別,切片下鍋,涮完了一蘸腐乳麻醬香菜蔥花,一個味兒;蔥姜大料燉了吃,一個味兒;擱點火鍋底料紅燜,一個味兒。對,是有那高級的,都說內蒙草原上羊好,白水煮了異香撲鼻毫無膻氣,可最高也就到這兒了,還能分多細?難道要吃羊肉刺身不成?
聽起來像抬杠,可也有幾分道理:不同羊肉的特性,要靠不同的吃法才能體現出來,好羊肉亂加料,豈不是糟踐了?
那咱就選擇一個標準來衡量—— 涮 。
原因無它,作為中國最普遍、最簡便的食羊方式之一,很多人認為,這是最能檢驗羊肉本味的方法。當然,指的是清水涮。
可是,涮跟涮也不一樣。
有人說木炭銅鍋好,有人說電鍋電爐也不差,有人非要吃手切,有人說機切好涮,一路彎彎繞,唯獨沒集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
涮羊肉好不好吃,不是鍋,不是刀決定的,是肉決定的!
? 圖蟲創意
來,咱們從頭再看這張羊肉鄙視鏈圖,飽弟根據自己多年上當經驗,從頭跟大家嘮嘮。
涮羊肉里一般能吃到最糟的,是假羊肉。 豬肉鴨肉摻上羊油壓成卷兒切片,主打一個吃不好也吃不死——飽弟跟這玩意兒,曾有過一段驚心動魄的恩怨。
那是遙遠的2014年,飽弟還是個文青大學生,褲兜和臉都跟那年頭的文青一樣干凈。出校門去看電影,選了影院附近一家三十塊的自助火鍋,在承受范圍內混了個飽。那年頭在家吃慣了真羊肉,哪見過這種普羅米修斯糊弄宙斯的玩意兒,還當是什么新品種,多加點辣椒也就咽下去了。
好巧不巧,那天飽弟去看的是部國產藝術佳作,大段手持長鏡頭,那個美,那個夢幻,那個搖那個晃——片子沒放完一半,飽弟便已面色蒼白、滿頭大汗,腹中作響至喉頭,影廳一位保潔阿姨專門盯著這排,生怕飽弟嗝兒嘍一聲為藝術獻身,或是噴發出什么固液混合的創作熱情。
比這玩意兒好一點的,是 合成羊肉 。初見這貨,是飽弟成為飽弟前的一次公司聚餐。店名忘了,反正聽著就像摳門老板請全司團建的地方。
之所以留下這個印象,一是因為在那鍋五十九塊一位的自助火鍋里,飽弟真沒吃到什么。二是那一盤凍硬泛白的羊肉卷,下鍋立即解體。瘦肉翻滾掙扎,一條條肥肉片獨自漂著,如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讓人想起這一桌幾十號人半熟不熟、離心離德的交情,那叫一個分崩離析粉身碎骨。
? 圖蟲創意
再往上一層,起碼說能確定吃進嘴的是羊肉了,甚至有點太像羊肉了——就是谷飼、草飼甚至拿激素飼料硬填起來的肥羊,隨便一吃。
切薄了還好,一旦厚點兒,那股象征著野性的脂肪混合夾肢窩味兒就有點難頂。此時,大白菜、糖蒜和二鍋頭已不能解膩,只能讓飽弟在合租房的床上愈加輾轉反側。
? 圖蟲創意
更高一層,就要挑品種、辨口感了。
聽過開了十幾年涮肉店的老師傅說,真正好羊肉和一般羊肉的高低分野,打這兒才算開始,但凡你吃過好的,一口就能分辨出來。
灘羊、蘇尼特羊、烏珠穆沁、巴音布魯克黑頭羊,好店就要靠大家口耳相傳了。
這樣的羊肉,才正經得講究吃法,前面那些隨便亂吃是不可惜的——到這兒,咱們的討論范圍就得稍稍溢出涮羊肉了,得是人圍著羊轉,而不是隨便暴殄天物地把它們摁進一口鍋里。
寧夏鹽池灘羊不用多說,吃手抓羊肉的時候多,那個細嫩是一口吸進去的。它絕不膻,也不會一口香懵了你,涮肉不論切厚切薄,總有一種不蘸料往嘴里吸溜的沖動。
? 圖蟲創意
黑臉兒大尾巴的 烏珠穆沁羊 ,能烤則烤,尤其是烤羊排,不然白瞎它多生的兩條肋骨,更白瞎了它豐富的汁水,那是順著嘴角往下流的甘美。
? 圖蟲創意
蘇尼特羊 ,請一定要涮,那種鮮和甜不會讓人對它的本味過于畢恭畢敬,反而激發了人進行味蕾實驗的強烈沖動,為它調一碗能碰撞出最豐富滋味的小料。如果有條件,別拿超市罐裝的韭花醬糊弄自個兒,家腌的海拉爾野生韭菜花,那個最好。
? 圖蟲創意
巴音布魯克黑頭羊 ,怎么吃都行,哪兒都不難吃。涮的時候別急著下,要一盤雪花兒白的羊尾油先肥肥鍋,上文吐槽過的手切厚片兒,此刻卻派上了用場,不然口感上不過癮。就著皮牙子吃手抓也好,跟大白蘿卜燉著吃也好,能上巴州一頓來它十串八串烤肉最好,可惜飽弟一直還沒成行呢。
? 摘自福桃叢書《我要吃肉》
以上幾種,都是長期出現在各路社交媒體電商平臺的,豐儉由人,要吃到也不難。
可還有最特殊的一樣:沙窩草原羊。
隨著最近社交媒體上大家刷了起來,這個寶藏才算被大家發現了。
這羊在今天的市場上還真不多見,所以能吃到得會找,也許吃個十頓八頓都碰不上,也許哪天吃到了反而錯過了——羊肉鄙視鏈那張圖里,那個 “占比0.05%” 飽弟是認同的。
這種羊因為黑頭白身,長相比較憨憨,加之數量稀少,常被當地牧民稱為“熊貓羊”。
? 摘自福桃叢書《我要吃肉》
它的不一樣,主要就在“沙窩”二字——何謂沙窩? 就是草原上少數固定的沙丘,當地人習慣叫它“沙窩子”,老牧民專挑這兒放牧,這種羊就是沙窩子上長起來的。沙窩子很干,不可能長出草原來供羊群大快朵頤,但上面生長的耐鹽堿性植物,包括中草藥也是羊愛吃的。沙蔥、甘草、黃芪,一長出來就炫,羊管飽不管飽不知道,反正是便宜了人類了,因為吃耐鹽堿性植物長起來的羊肉質都好,也很難積一身羊膻味兒。
所以沙窩草原羊,就是生長在錫林郭勒草原沙窩子牧場中的“熊貓羊”,肉質細嫩、香甜不膻。
? 匯圖網
然而,熊貓羊畢竟不是熊貓,不可能生下來就這么寶貝。真正好羊,也是養起來的,而且絕對不是育肥,而是放養——得有大草場養著它,讓它白天撒歡打滾活蹦亂跳,餓了吃百草渴了喝清泉,晚上回到羊媽媽身邊喝母乳。一句話,營養得跟上,運動量更不可少,它要有個手機,每天微信運動都得是兩萬步起,比愛遛彎的飽弟還歡實才行,撒歡兒散步靠四條腿,覓食更指著四條腿,才不會肥墩墩一身油。體內的短鏈氨基酸,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累積,通俗一點講就是肌肉組織緊實了,體脂率也固定在一個最好的范圍內了,這么養足180天,就可以續半年健身卡吃了。
到了這時候,沙窩草原羊的肉脂比達到最佳的黃金比例,那股屬于草原的原始羊肉風味也恰好形成,吃法上自然變得講究起來。
最大的講究,也最簡單——醬鹵燒烤辣鍋紅燜放一邊想都不要想,就一個字, 涮,山泉水涮!
? 圖蟲創意
說真的朋友們,羊肉這東西,怎么講究都不為過,但是不能胡講究。是人吃肉,不是肉吃人,那些真正對我們有益的講究,絕不是拿腔拿調,在“吃”這一行為之外的范圍上雕花貼金,那純屬糊弄自個兒,哪怕發了朋友圈,也是糊弄自個兒。真要講究,那就要吃到肚里的講究。
挑個好天兒,下館子涮羊肉時,來一頓沙窩草原羊吧!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封面來自圖蟲創意
作者 - VJ
編輯 - VJ
攝影 - 福桃編輯部
設計 - 大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