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7 16:30:54 來源 : 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闞瑩瑩 攝影報道
大雨已經下了一天一夜,一直到8月25日早上8點,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一列大巴車隊冒雨行駛在眉山市東坡區岷東大道上,乘客是100多名來自四川各縣(市、區)的農技推廣人員和種糧大戶,目的地是位于眉山市東坡區崇禮鎮的水稻示范基地。當天,由四川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召開的2023年四川省水稻主導品種全程機械化技術現場觀摩會在這里舉行。
(資料圖)
觀摩會現場。
看現場
一夜雨后,種糧大戶田間“選種論技”
天氣預報顯示,這段時間四川盆地正在經歷一場強降雨,這種天氣最考驗水稻的抗倒伏能力。“不知道昨晚上有沒有稻子倒伏。”車上,種糧大戶議論開了。四川水稻即將進入大面積收割階段,此時若來一場大風大雨,機械收割就成了問題。
好在,一路上的稻田里,稻子依舊挺立。進入示范基地,川種優3607、川康優6308、品香優秱珍等幾個新品種也是如此。“對于我們種糧大戶來說,水稻抗倒伏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來自德陽市羅江區金山鎮的種糧大戶羅中海,在當地種了2000多畝水稻。一下車,他立馬走到田邊,隨機挑了一穗,開始數一穗稻子有多少粒谷子。
數稻穗,是這些年種植水稻的過程中,農技專家、技術推廣人員教給羅中海的一個小方法。一穗稻子粒大、粒多,通常表明這一畝水稻的品種好、技術實施得到位,產量不會差。
“今年這片水稻的產量不會低。”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水稻栽培專家馬均說,除了品種本身產量高這個基礎優勢,這片水稻還配套了雜交稻精準條播機插和“基緩追速”側深施肥技術,全程機械化種植實現了節本增效。從去年示范來看,畝產量達到了822.5公斤到845.9公斤。
看全省
今年水稻長勢較好,增產趨勢明顯
“但更關鍵的是,要實現轉化。”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省大范圍大力度實施“技術到田”,目的就是推動各地的“專家產量”向“農戶產量”轉化,“試驗產量”向“大田產量”轉化,“從眾心理”選種向“科學用種”轉化,帶動大面積增產。
轉化已經有了成果。綿陽市梓潼縣文昌鎮種糧大戶張榮鴻在當地承包了2500畝土地,全年種植小麥和水稻。“這些年我種植的綿麥902產量接連提升,去年水稻新品種川種優3607最高畝產達到了833.3公斤。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應用新品種和新技術對糧食產量提升的效果明顯。”
水稻是四川第一大糧食作物,年產量占據全年糧食總產量的40%以上,常年種植面積2800萬畝左右,今年全省水稻收割進度已有3成。“從目前的測產情況來看,由于各地的技術到田實施不錯,再加上前期的高溫伏旱并沒產生較大影響,整體來說比較風調雨順,預計今年各地都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產。”
“總體來說,今年水稻的長勢較好,增產趨勢明顯。”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與農藥肥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水稻單產水平的增長潛力還很大,下一步還要繼續在良種良法配套、高產示范片建設、高產競賽、優質水稻開發等方面下功夫,推動四川水稻產量大幅度提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