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19:14:07 來源 : 廈門日報
2020年8月26日
廈門白鷺體育場施工工地上,隨著有節奏的錘擊樁機聲響,第一根工程樁被漸漸打入地下,標志著體育場的施工正式啟動。
【資料圖】
2021年10月9日
按計劃進度,廈門白鷺體育場順利完成主體混凝土結構關鍵節點,為上部鋼結構施工打開了局面。
2021年12月30日
廈門白鷺體育場屋蓋鋼結構全部吊裝完成,實現了總重約3萬噸的屋蓋鋼結構合龍,項目建設蹄疾步穩。
2022年12月10日
廈門白鷺體育場的屋面工程進行膜結構施工,場館白色“大厝”造型已現雛形。
2023年8月28日
廈門白鷺體育場完成竣工聯合驗收,特區體育事業、產業新極點正式激活。
8月19日,白鷺體育場舉行測試賽。(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攝)
男子百米項目測試賽。(廈門日報記者 李翔宇 攝)
廈門白鷺體育場造型優美。(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云 攝)
白鷺體育場觀眾席座椅由紅、白、藍、青等多種顏色組成。(廈門日報記者 王協云 攝)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謝嘉迪 通訊員 吳露楠)特區東岸,陣陣波濤催動著時代琴弦,匯聚成了發展主旋律。在這片熱土之上,由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代建,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廈門白鷺體育場拔地而起、破浪而出。
廈門白鷺體育場自2020年8月打下第一根樁基,經歷千余日夜,于本月上旬通過工程預驗收。作為經世界田聯一級一類場地認證及中國田協一類場地認證的比賽場地,8月19日,白鷺體育場順利完成“熱身”賽事——2023廈門田徑公開賽暨世界田聯鉆石聯賽廈門站測試賽,測試賽對場館建設情況、人車動線、場館電力、網絡等各項保障系統進行全面細致地考察,目前,白鷺體育場已經具備舉辦國際大賽條件。昨日,白鷺體育場順利通過工程竣工聯合驗收,這意味著2023世界田聯鉆石聯賽廈門站主比賽場地已準備就緒,靜待八方運動健兒的檢驗。
這座特區跨島發展新地標具有哪些亮點、看點?本報記者走進白鷺體育場內部,實地探尋。
玩得盡興
觀眾席連接觀景臺
近可觀賽遠可觀海
廈門素來有“海上花園之城”的美譽。作為“海上花園”中的又一顆耀眼明珠,廈門白鷺體育場的獨特地理區位,將能為觀眾帶來“一面觀賽、一面看?!钡莫毺伢w驗——廈門白鷺體育場立于翔安新城海濱,建筑南側面朝海灣,得益于場館結構的半開放式設計,場館低層觀眾席與場館二層觀景看臺無縫相連,在觀賽之余,觀眾還可以走上看臺外圍,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絕美海景一覽無余。
“體育場西側便是浪漫海岸線,除了移步室外平臺,不少觀眾從座席上也能看海?!痹趶B門路橋工程公司白鷺體育場現場負責人許柏麟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二層看臺,在建筑南側雙線巨拱與二層看臺交會處有一個寬度約80米的拱形開口,也就是說場內約有一半以上的席位可以通過這扇“窗”享受“近觀賽、遠觀?!钡囊曈X盛宴,這是白鷺體育場的獨特亮點。
除了在“觀?!杯h節極盡巧思,在場館造型上,也隨處可見海洋元素的融合:建筑外幕墻通體白色,整體呈流線型設計,融入廈門奧體中心建筑群中,形如海浪拍岸留下的印記;觀眾席座椅由紅、白、藍、青等多種顏色組成,遠遠望去,匯成了一幅“白鷺破浪圖”。
看得清楚
現場8K高清大屏實時直播
還能通過手機小程序切換觀賽視角
現代體育場內,視頻系統往往是現場觀眾獲得比賽信息的主要途徑。但隨著科技進步、設備革新,傳統“被動單向輸出”的觀賽格局將逐漸轉變。
沿著“智慧觀賽服務”設計思路,融合VR、自由視角等視覺技術,未來在白鷺體育場內舉辦的賽事以及演藝活動,將以多種終端為交互界面,向不同群體提供多維、個性化感官的體驗——除了通過現場180平方米的大屏觀看8K高清多路視頻實時直播,觀眾還能通過手機應用、小程序自主切換視角進行觀賽;甚至還能通過現場環拍系統,在手機上定格場內的動態瞬間,滑動屏幕畫面、360度欣賞任一高光時刻。
“大小屏”互動切換、觀賽角度自主選擇,這一切的轉變都離不開信息數據的高速傳輸。據廈門路橋工程公司項目機電負責人王海銘介紹,待周邊鐵塔基站全落地,5G網絡將覆蓋體育場全域,這不僅意味著體育場內網絡環境能滿足6萬名觀眾瞬時高并發的網絡需求,同時也預示著白鷺體育場智慧化服務體系還將得到進一步延伸:在約6萬個座席的體育場里找自己的座位將不再困難,AR信標可直接在手機屏幕上標注出座位所在;尋路、找車位、找衛生間……未來,觀眾多種活動場景中的難題都將在場館的智慧化前置探索中,變得“得心應手”。
想得周到
無障礙座席環繞分布
密度更低位置更寬敞
一場國際體育盛會的舉辦不僅僅是對場館管理水平和基礎設施的考驗,更是對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和未來發展理念的升華。
緊緊圍繞“實用性、便利性、普惠性”的總要求,廈門白鷺體育場從設計之初,就不乏人文關懷的考量。
走在場館二層看臺,記者注意到,看臺最后一環觀眾席要比其余的更為寬敞?!翱紤]到不少殘障人士出行較為不便,我們降低了二層最后一環座位密度,將其設置為更寬敞的無障礙觀眾席。”據許柏麟介紹,這樣的無障礙座席在體育場內共有316個,它們在體育場看臺一周均勻環繞,全線還設置了無障礙坡道,設計對標FIFA標準,可實現殘障人群場館內無障礙通行。
辦好一場賽,提升一座城。在承辦各項大型賽事以及演藝活動之余,廈門白鷺體育場的功能還將進一步延伸:場外配套有全民健身場所、球迷廣場、海潮廣場、環灣商業、兒童戲水內灣等等,未來計劃依次向市民開放,體育基礎設施“物盡其用”,真正做到將城市體育事業提升成果服務于民。
【對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程泰寧
談設計
兩中心“拉開”600米
形成一軸兩翼空間布局
記者: 在當年的設計“比武”中,如今所呈現的廈門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設計方案是如何脫穎而出的?
程泰寧:廈門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片區方案,是在包括廈門奧體中心和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在內的整個片區的城市設計中確定的。當時,我從招標文件了解到,這個6.5平方公里的片區定位為廈門東部新城的起步區。但我覺得它不該只是起步區、橋頭堡,而應成為廈門從本島向島外發展的重要鏈條。
對應于此,0.5的容積率我覺得是偏小了。于是,一反其他參賽單位將兩個建筑群連在一起的做法,我們把兩個“中心”拉開了600米,中間留出一條中軸帶直通東部新城,形成一軸兩翼的空間布局。這樣,在這條“中軸帶”上就保留了未來開發高層建筑群的可能,不僅大大豐富了沿海的城市輪廓線,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為后期投資平衡和產業布局提供了建設條件,也契合廈門城市空間發展的大趨勢。
記者:設計方案中,哪些是值得關注的亮點、看點?
程泰寧:兩中心“拉開”空間,讓我們打開了設計格局,算是理念創新中的核心看點。我常說,當下中國正處在城市化建設和管理從粗放向精細轉型的關鍵期,對建筑師要求越來越高。一個建筑師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造好房子本身的問題,還應該具有更加宏觀的視野,要有整體性思維和大格局。
對于建筑造型被認可,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大厝文化中“燕尾、曲脊、重檐”以及海浪、白鷺等元素進行了抽象提煉,表現在建筑上就是富有層次的屋頂、舒展的輪廓曲線和典雅的建筑細節,讓人看上去感覺和周圍的自然環境很和諧,也是對地域文化的一種回應。
談景觀
這條濱海天際線
是很好的城市展示界面
記者:如何保障廈門奧體中心整體外觀設計與周邊環境和諧融洽?
程泰寧:廈門奧體中心直面開闊的海岸,在設計時,我期望建筑盡量舒展些,且幾個建筑間要有連續性,看上去似斷似連,在造型上是一個整體(地下室是相連的),對應的建筑意象是:海邊有許多白鷺,有的在棲落,有的要起飛。這個意象不是一個靜止畫面,而是帶有跳躍和動感的。我認為,“又見大厝現藍海,恍若白鷺落九天”這樣的概念呈現,與人們對翔安南部海岸的印象是和諧融洽的。
記者:在您看來,廈門奧體中心建成后對城市格局有哪些影響?
程泰寧:廈門奧體中心擁有的城市展示界面很好,無論從本島還是跨海大橋,都能清晰看到這條濱海天際線。我們對宛如白鷺點點的奧體中心和具有閩南建筑風格的會展“大厝”都很有信心。它和東面的廈門國際博覽中心一起,對翔安區的城市空間形態和濱海景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定位”作用。當然,今后中軸帶的建筑以及周邊開發能否有更深入的規劃控制,對上述目的能否實現也至關重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