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可再生能源生產消費“雙提速”,綠證迎來新風口

2023-09-08 10:33:31 來源 : 科技日報

9月5日,據江蘇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統計數據,截至目前,江蘇綠證交易規模累計突破100萬張,達100.6萬張,折合電量10.06億千瓦時,交易規模位居全國第一。

綠證,業內稱作“綠色電力證書”,相當于綠色能源發電企業所生產的可再生能源的“身份證”。1張綠證對應10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每一張綠證的產生或交易,就意味著有1000千瓦時綠色電力已經上網或者被消費。

8月3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實現綠證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全覆蓋,進一步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制度,提升綠證供給量,擴大綠電消費需求,促進可再生能源生產消費“雙提速”。

交易制度不斷完善,綠證迎來新風口


(資料圖片)

我國于2017年試行綠證核發和自愿認購制度,對享受補貼的陸上風電和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核發綠證,主要目的是替代可再生能源補貼收益,以緩解補貼缺口,并明確用戶可通過購買綠證作為消費綠電的憑證。

“當時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參與綠證交易,需要放棄相對應電量的補貼?!苯K電力交易中心交易部處長李雪松說,由于交易品種有限、價格限制較大、交易未與消納保障機制掛鉤等因素,綠證認購一度遇冷。

2019年,為推進風電光伏項目平價上網,國家準許平價項目也可以通過綠證交易獲得合理收益。此后,國家出臺多項政策和機制,對綠電交易政策體系加以完善:2020年起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明確各承擔消納責任的經營主體可通過購買綠證完成消納責任權重;2021年1月1日起,綠證交易正式與配額制結合。

“2021年,首批平價項目的綠證正式核發并參與交易,也是在這一年,我國開啟綠電交易試點,出現了‘電證合一’的交易方式,也就是綠電和交易憑證二者捆綁銷售,雖然簡單快捷但缺乏獨立定價,沒有明顯區分綠電和綠證的價值?!崩钛┧烧f。

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進入全面平價上網的新階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心也由“補貼支持發展”轉向“市場驅動發展”。綠證制度可為發電企業提供物理電量之外的綠色環境價值收益,成為支持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的重要市場化機制。綠證發展迎來了新的風口。

此次《通知》的發布,首次將綠證明確定義為“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并將綠證核發范圍擴大到全國風電(含分散式風電和海上風電)、太陽能發電(含分布式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

“這次綠證核發范圍擴大至所有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能直接用于全社會的綠電消費核算與認證,讓交易體系更統一、清晰?!崩钛┧烧f,隨著具體政策的落實,未來愿意購買中國綠證和愿意注冊簽發中國綠證的企業都會越來越多。

綠色能源動力澎湃,綠證市場前景廣闊

我國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和發電量。根據國家能源局的公開數據,2023年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已成為新增裝機和電量的主體,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綠色電力。

充沛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激發了消費“綠電”的巨大潛能。事實上,擴大“綠電”消費已成為不少企業追逐的新目標。企業之所以對“綠電”如此熱衷,主要是因為國內“雙碳”政策的引導,以及來自國外產業鏈和歐洲碳關稅的外部壓力。特別是一些外向型企業,提高“綠電”消費比例有利于企業獲取更多訂單。

位于江蘇無錫市新吳區的無錫普洛菲斯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洛菲斯公司),是法國施耐德電氣旗下的核心工廠,生產的觸摸屏等電子產品80%用于出口。今年3月,該公司購買了6732張綠證,實現100%使用綠電?!跋M綠電是上游企業提出的要求,對于我們跨國企業來說有利于提升海外競爭力?!逼章宸扑构灸茉垂芾碇袎簯鹇允袌霾拷浝磬嵶悦鹘榻B。

江蘇是全國首批開展綠證交易的省份之一,近年來,依靠落戶在蘇州、無錫等蘇南地區的規模龐大的外向型企業,持續保持著全國領先的綠證交易活躍度。今年一季度,江蘇創下同期單筆成交7萬張綠證的全國最高紀錄。

除了跨國企業,購買綠證的主力還包括一些大型央企、國企、國內出口型企業等。蘇州軸承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工業軸承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國內企業,制造的產品遠銷海外。今年,該企業瞄準國際綠色供應鏈的發展前景,于2月開展首筆綠證交易,購買了1872張綠證,提升了近10%的綠電消費比例。

“目前綠證交易的價格基本在每張30元到50元,折合到每度電為3分到5分錢。”江蘇電力交易中心總經理魏旭介紹,為了應對碳關稅、實現“雙碳”目標及能源消耗雙控的需求,綠證供應主體不斷擴大,綠證購買的意愿將逐步增強,綠證市場的交易預計呈現供需兩旺的態勢。

市場交易模式豐富,綠證擴容還需融合

記者了解到,按照我國目前的市場機制,能源消費側用戶要減排降碳,除了自身投資低碳技術、自持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以外,購買綠證、CCER(中國核證減排量)等都是市場化的減碳手段。

綠證涵蓋的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而CCER還包括林業碳匯、甲烷減排、節能增效等形式的減排項目。李雪松表示,這二者雖然在功能上有些交叉,但并非完全對立,未來綠證交易如何與碳交易銜接,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8月18日,國網江蘇營銷服務中心聯合國網無錫供電公司在新吳區供電營業廳開設省內首個電力交易服務窗口,提供綠證交易、碳交易等“一站式”受理服務?!靶聟菂^近一年的綠電交易量已占無錫全市的一半以上。”國網新吳區供電公司總經理古泉介紹,通過業務融合設立專門服務窗口,能為更多有綠電消費和節能降碳需求的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目前在國際上更傾向于用綠證去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因為可再生能源電力項目在申請碳信用項目時,一方面是額外性受到質疑,另一方面項目本身并不減碳,因此用綠證更加合理?!崩钛┧烧f。

《通知》提到,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原則上只能申領核發國內綠證,并在不影響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實現的前提下,積極推動國際組織的綠色消費、碳減排體系與國內綠證銜接。

我國綠證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在RE100范圍內的互認工作。RE100即“100%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100%),是由國際氣候組織召集,與非營利性組織CDP合作進行的一項倡議,目前全球已有超過400家企業成員參與RE100倡議。

但由于此前國內綠證市場不完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更偏向出售國際綠證。國際綠證認可度更高且價格相對更低(IREC綠證為每張七到八元),很多有減排需求的企業偏向購買國際綠證。

為了推動綠證與國內碳市場、國際綠色消費和碳減排體系做好銜接,《通知》明確了研究推進綠證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的銜接協調,為后續推動將綠證納入碳市場相關核算體系創造了條件。

(責任編輯:范曉婷)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角蛙:生命的詠嘆 2023-09-08 09: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