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企業直言特區印象

2023-08-29 16:52:00 來源 : 南方都市報

8月25日,市民在華強北觀看廣告牌。8月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3周年。   新華社發

南都訊 記者張小玲 近日,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夏季高峰會在深圳落幕,闊別19年后,亞布力論壇與深圳第5次攜手帶來一場思想盛宴——“制度創新”“用好灣區平臺”“科技土壤”“優勢再造”等關鍵詞,成為眾多知名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對深圳的關注焦點。


(資料圖)

關鍵詞

久別重逢

第5次“攜手”亞布力論壇

站在時代浪潮之巔的深圳最近好事連連,剛迎來先行示范四周年,又喜迎43周歲的生日。在這樣重要的時刻,闊別19年之后,亞布力論壇與深圳第5次攜手。8月25日至27日,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夏季高峰會在深圳舉行。這場主題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高峰論壇與國家戰略深度契合,在深圳這座創新之城、夢想之城、企業家之城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創新”。

深圳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自198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多年來,深圳已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提出要“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夏季高峰會的活動既縱論宏觀經濟,從宏大敘事中把握時代發展脈絡,比如主題論壇的“協同創新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從“探路者”到“示范區”——深圳改革開放的經驗總結與展望,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與阻力。又有為企業家發展建言獻策的“成長計劃公開課:大變局下的企業思維革命”,還有切中當下產業發展熱點的論壇,比如“世界需要怎樣的人工智能?”“從‘燈塔工廠’看智能制造發展”等。這場全方位多角度的高端峰會,云集眾多重量級企業家及知名專家學者,帶來一場極具前瞻、立足深遠的思想盛宴。

灣區平臺

“深圳發展史就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史”

在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夏季高峰會開幕式演講時,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深圳頒布支持民營企業的“20條”一定會對深圳民營企業新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動力。

來深圳不下百次的劉永好,在開幕式演講時提到當年創業靈感就是來自深圳,當時幾十趟上百次來回買原料、考察,學到了深圳現代化的外資企業發展格局。劉永好用40年時間,帶領新津一個家庭小養殖場,逐漸成長為一家營業規模超2500億元,員工超10萬人的世界500強企業,一路披荊斬棘。

劉永好認為,“深圳的發展史,某種角度上講就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史。”他還提到,現在,國家發布支持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31條”,非常明確肯定支持鼓勵推動民營企業發展就是國家長遠的政策。深圳前不久也頒布了支持民營企業的“20條”。深圳的“20條”一定會對深圳民營企業新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新的動力。

劉永好認為,前10年、20年深圳抓住了機會,涌現了像比亞迪、華為、騰訊這些的大企業,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到來的時候,相信深圳又可以利用大灣區這樣一個平臺,結合深圳強大的科技力、創新力、制造業和民營企業的活力求得新的發展,在智能化的發展上走在前列。

科技土壤

“可以激發很多有天賦的小孩”

談及深圳的創新,同樣在2023年亞布力論壇夏季高峰會上,在清華從教30年的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零一學院創始院長鄭泉水,創辦了清華錢學森班,他在演講時提到,從清華來到深圳是與華為有關。

2019年,20多個華為的專家到清華,第一次面向本科生講華為的科學問題。“讓我出乎意料的是,因為錢班是國家的拔尖計劃,每個學生可以到國際頂尖大學待半年左右,那一次竟然有三分之一的錢班學生選擇到深圳華為,我完全沒有想到。”他說。

鄭泉水談道,其中有一名錢班的學生,一直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艱難。這名學生既想做事,又找不到自己想做的事,導致人生沒有目標。早上起不來,課程也落下來了,但是華為的問題把他點燃了——這位學生在華為實習的時候,晚上12點鐘睡覺,早上6點鐘起來,完全變了一個人,很快解決了華為一個蠻重要的問題,本科生就留了下來。

“這兩件事情有非常密切的關聯,說明深圳的科技已經到了這種程度,可以激發很多有天賦的小孩。找到他們實現夢想的地方,這里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一片沃土。”鄭泉水認為,深圳點燃了一幫天才,找到教育的目的,大灣區跟深圳有非常好的土壤。

鄭泉水表示,深圳是一個創新之都,深圳居民的平均年齡才30多歲,有非常好的創新基因。

優勢再造

“深港合作,二者是雙贏的”

談及深圳的未來,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學教授,香港特區政府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中誠信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毛振華則認為,深圳和香港各有優勢,既有自然分工,也有科學布局,形成良性的競爭。

“香港有更前沿的科學技術研發,深圳就有更進一步的深度開發和應用,可以直接對接國內的廣闊市場。所以,二者是雙贏的。”毛振華認為,大灣區是一個優勢的轉換之地,也是一個優勢的再造之地。

劉永好則認為,在大灣區建設中,香港的人才金融優勢、國際化的優勢,深圳的科技創新和制造業優勢,以及華南整個區域的物流、人力、科技、大學的優勢,匯聚起來會產生巨大的動力,深圳可以在大灣區的建設中先行先試改革創新中走在前列。

俞敏洪也認為,未來如何進一步激活創新動能和凝聚創新優勢,深化改革,發揮合力,讓協同創新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實現有機結合,成為深圳向前發展的關鍵要素。

制度創新

“20條”力挺民企做大做優做強  

被稱為“中國商事主體第一城”的深圳,10年間商事主體總量從不足100萬戶增長到超400萬戶,創業密度全國城市之首,產生華為、騰訊、比亞迪等世界500強企業。還有總量累計超過750家的國家級“小巨人”企業、近萬家“中量級”專精特新企業,以及百萬級的小微企業。深圳的發展史也是企業家的創業史。

在2023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夏季高峰會上,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發表致辭時表示,“創新是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可回避的一環,是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解題的關鍵所在。”俞敏洪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深圳這座城市,以超前的發展格局、澎湃的創新動能、篤行的實干精神,發展出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奇跡”。它用一個個肉眼可見的成就,凸顯了站位的高度、改革的力度與政策的溫度,展現出不容小覷的創新與發展實力。

在俞敏洪看來,優良的營商環境和精準的支持政策,是大灣區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8月16日,深圳印發“民營經濟20條”,力挺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彰顯了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持續優質的營商環境和一如既往的創新魄力。也正是基于此,深圳孕育出華為、比亞迪等一批優秀龍頭民營企業。希望深圳能繼續秉持“呵護民營企業發展”的決心與氣度,為民營企業提供切實的政策保障。

俞敏洪認為,深圳在五個方面對我國經濟具備象征意義:

第一,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燈塔。“毫不夸張地說,如果沒有深圳改革開放的試點,就沒有中國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濟發展,以及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成就”,俞敏洪說,只要深圳堅持了改革開放的道路,中國在改革開放道路上就會一直走下去。

第二,深圳是民營企業發展的福地。數據顯示,深圳97%以上是民營企業,為就業人口作出了90%以上的貢獻。在俞敏洪看來,深圳有民營企業發展的土壤,而這個土壤與深圳政府確定了為民營企業服務的姿態有很大關系。“這一姿態讓我們感覺到,到深圳來發展,內心總充滿了一種踏實感”,俞敏洪說。

第三,深圳是資本和實業結合的典范。俞敏洪說,任何發展其實都需要上下游的合作,實業興國非常重要,但幫助實業發展,毫無疑問也需要資本市場的支持。

第四,深圳是走向國際前沿的典范。俞敏洪說,走向國際不僅僅是因為深圳毗鄰香港,還因為深圳把自己開放給了國際,并且在國際上吸納了各種各樣的資本,建設深圳發展。

第五,深圳是制度創新的示范地或者是實驗地。俞敏洪說,制度創新對我國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希望深圳在制度創新上能夠繼續為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真正做出示范作用來。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企業直言特區印象 2023-08-29 16:52:00
立秋時間2020幾點幾分 2023-08-29 16:10:38
terrans(force官網) 2023-08-29 15: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