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散文丨悠然見南山_今日關注

2023-06-25 21:43:11 來源 : 湖南日報

口 陳昌豪


(相關資料圖)

晉陶淵明吟誦“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后,南山一直是中國文人士大夫心中的一方勝地。

以南山為名的地方不少。我的家鄉華容也有一座南山,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是它清秀、靈動、樸拙與風雅。

華容的南山是縣境南部諸山的統稱。我在華容一中讀書的時候,站在四樓教室走廊上朝南眺望,可看見遠處一帶山巒綿延起伏,其勢和緩,其色蒼翠,其態俊秀,如同一架翠玉雕刻成的屏風擺在南天,那便是南山了。

緊張的學習間隙偶一望之,這座天然的翠屏總能幫助我舒緩心情,頤養眼睛。后來讀到《岳州府志》關于南山的記載:“南山,在縣南三十里,隔湖對峙,蒼翠如屏。”古人寥寥幾字,即將我的感觀完美地表達出來,也將南山的特點提挈出來。

古時,“南山遠翠”被列為“華容十景”之一,文人雅士題詠不絕。明代狀元黎淳稱贊它“隔湖巖壑郁岧峣,金柱芙蓉聳翠翹”;解元董廷圭也寫下“一逕松云晴避暑,半村花雨晝生春”詩句。

南山的第一名勝當屬禹山。禹山是南山主峰,雖然海拔不到兩百公尺,但是因為矗立在廣袤平坦的洞庭湖平原上,無論遠望還是近觀,都顯得出氣勢。

禹山,據傳大禹治水時曾登臨其上,因此得名。附近還有禹王落腳塘、禹王開鑿的石山門等,這些遺跡如同一枚枚書簡,記載著上古先王為民造福的歷史。山頂歷來就建有供奉大禹的祠廟,舊時每年六月初六,朝廷都要譴官致祭。

禹廟古跡已毀于日寇之手,唯剩一方清代解元陳震手書的“大禹殿”石刻匾額,刊在新修的殿堂一角,見證著禹山的滄桑。

禹山廟視野開闊,向北向西極目,華容、南縣二城的城郭樓宇歷歷可辨,向南向東展望,則是大片大片的蒸騰著云氣的湖水與夫被這些湖水滋潤著的膏腴之地。至于視野內的人家、煙樹,則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唐人杜甫寫有《禹廟》一詩:“禹廟空山里,秋風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云氣噓青壁,江聲走白沙。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此詩一說作于忠州禹廟,但有詩中所寫,則又完全是華容禹山的景象。特別是當深秋之時來到禹山廟,你會驚嘆杜詩的絕妙,看不穿到底是山變成了詩,還在詩化作了山!這也無怪乎禹山僧俗人等認定此詩就是寫于本地。

杜甫晚年漂泊湖湘,或許于喪亂之際,登臨禹山廟,眼底風物,使他聯想起禹王的功業,并希望當政者發揚大禹“乘四載”“控三巴”的艱苦創業精神,重振山河。我每每登上禹山,總會不自覺地默誦起這首詩。

禹山的另一峰頭小尖峰的文昌閣遺址上有一座國恥碑,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樹立的。碑身系麻石構成,十分簡樸,然簡樸得好。正面“國恥碑”三個陽刻顏楷大字,端莊大氣,蒼勁厚重,頗有館閣體的遺風,我曾多次摩挲,但不知是何人所題。背面陰刻碑文,以“禹山泣訴”為題,記載了侵華日軍在南山一帶的暴行。山為鐵證,罪惡昭彰,這是任何侵略者都無法否認的。

南山一帶多湖泊,離此不遠的洞庭湖且不說,懷抱、襟帶著的就有東湖、西湖、北湖、團湖、羅帳湖、北汊水庫等。這些湖泊中,規整者如銀盤、不規整者則如碎玉,或靜陳于山外,或鑲嵌于山間,明晶晃亮,溫存可親,給南山平添幾許靈動。南山因此形成個山重水復的面貌,這也是它的風景的獨特所在、迷人之處。第一大湖是東湖,在禹山東麓,乃是古洞庭湖的一部分,多少年來一直是著名的漁場,如今建成了國家濕地公園。中央電視臺《遠方的家》“北緯30度中國行”欄目組曾專門來此拍攝,并在國際頻道播放。

東湖水面寬闊,一到湖邊,就有煙水蒼茫之意。環顧湖周,一碧萬頃,湖岸渺茫得只剩一絲青線,若隱若現。湖畔一處高地上建有科普館,可供游人特別是孩子們參觀學習。沿湖搭了一截棧道,最宜風和日麗的天氣去走一走,吹吹湖風、看看湖水、聽聽濤聲,心中不管有什么塵埃,都給你滌蕩得干干凈凈。西湖與東湖相對,在禹山西麓,夏天去最好。湖畔竹樹環合,湖中遍植荷花,立在楊柳蔭處,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愜意不過。

北汊水庫是個值得流連的地方,氣象雖不及東湖盛大,而秀麗過之。湖畔近處是一圈淺阜低巒,稍遠些則是高一些的山崗,一層一層,好似墨痕,勾勒出淡雅的天際。山影往往倒映在水中,山的空濛與波的瀲滟,在湖面相得益彰,教人貪看不夠。幾處半島如手臂一樣伸入湖中,造成山一重,水一重,不至于使你一覽無余,這也正是北汊水庫勝過南山其他幾處湖泊的地方。

我去的那次,正是初冬時節,恰好碰上冬捕。數十只輕舟往來于平靜的湖面,每船兩人,船頭一人撒網,船尾一人劃槳,雖隔著一段水程,仿佛也能聽見那船底汩汩的水聲。我立時就被這優雅的傳統捕魚方式給感動。欸乃綠波,鏡水清流,真是一幅山水畫卷!

洪山寺介于禹山和東湖之間,是一處較大的叢林。陳隋之際的高僧智顗大師就出生在寺院所在地五谷坳一戶陳姓人家,故而他的塑像也就供奉在寺中。這位從南山走出的比丘,竟然開創出中國佛教最早的宗派天臺宗,影響了整個佛教史。

洪山寺最醒目的標志便是那座形似金鞭的七層寶塔。拾級而上,登臨塔頂,呈現在眼底的是一片竹海,粉墻彩瓦的人家就隱匿其中。稍稍舉目西望,就看得出南山山脈的大致走勢,從北到南,宛如一條巨龍奔向洞庭湖。洪山寺的齋飯是遠近聞名的,游人若是到南山觀光,中午可以盡到寺里用齋,又可口,價錢又賤。人間至味到底是清歡。

五谷坳還有一處陳氏祠堂,論建筑的宏偉、精致自是不及城郊白鼎山的那座陳氏祠堂,但它的好處在于背山面水、門朝大路的地理位置,既清幽、又便利,坐在車上就可一睹全貌。這支陳氏和華容其他幾支陳氏一樣,均屬“天下第一家”江西義門陳的支系。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華容的第一個農民協會就成立于此。

何長工故宅遺址在禹山西南十里處老河口,何長工衣冠冢在離此不遠的一處小山坡上。這位共和國的開國功臣,少小離家鬧革命,直到耄耋之年才得以重回故里。鄉人尊稱他為“何老”,他卻說:“我在弟兄中行三,就按老家的叫法喊我‘何家三爹’咯。”一下子就將自己融入到父老鄉親之中。

明山是南山向南延伸的余脈,曾幾何時還孤懸洞庭湖中,如今已在垸中,隔藕池河與鳳山相望。那里是明代弘治年間的大司農王儼結廬歸隱和少司農程萬里埋骨的地方,可惜早已劃歸南縣。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白昌洙 白昌洙jyj 2023-06-25 2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