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 16:47:29 來源 : 解放日報
非遺傳承人王勤開拓新市場、引入新技術、培育新人才
(資料圖片)
讓徐行草編“新”起來“活”起來
■本報記者 茅冠雋
有編制龍鳳圖案、底部以竹編為筐的精美果盤,有色彩明艷、朵朵立體梅花栩栩如生地點綴于瓶身的插花瓶,還有穿著裙子、手里拿著蘿卜和花籃的立體卡通“兔寶寶”……走進燈光敞亮、展陳精致的嘉定區徐行鎮的“傳藝春暉”草編展示廳,種種創新展品讓人大開眼界。
“草編制品不止是拖鞋、挎包而已,這些年我們動了很多腦筋,開發了不少草編日用品、工藝品,讓傳統技藝和現代生活更貼近。”國家級非遺徐行草編市級傳承人王勤告訴記者。
作為土生土長的徐行人,王勤自幼與草編結緣,見證了徐行草編從鼎盛到衰落的過程,并深感憂慮。成為非遺傳承人后,她努力為徐行草編開拓新市場、引入新技術、培育新人才。“非遺技藝不只是‘舊’的,可以‘新’起來;更不是‘死’的,要‘活’起來。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徐行草編的魅力。”
從小與草編技藝結緣
在嘉定區徐行鎮,生長著一種當地特有的植物——黃草。這種植物因曬干后色澤淡黃而得名,經過采割、去莧、開劈、搓絞、染色等復雜工序,可成為適合手工編制的原料。
“從懂事起,我就跟著媽媽學做草編,做好的草鞋賣了能換來柴米油鹽,還能給自己添置幾條漂亮裙子。”王勤告訴記者。在家人熏陶下,她的草編技藝進步神速,到她上中學時,大人手里的草編活她已無所不會。
在工作室,王勤給記者現場展示了徐行草編技藝。只見她拿起一摞長一米多的柔軟黃草,手中上下翻飛,黃草在她手里如同有生命一般跳起了舞蹈。不一會兒,一個紋理清晰、細膩勻稱、色彩豐富的草編墊子底座就已漸漸成形。“左手挑經,右手捻緯,經線要根根拉直,不能歪曲,緯線要緊密勻稱。指尖上的功夫極為重要:指力大了,黃草易斷;指力小了,容易走形。分寸的拿捏,靠的是日積月累。”
2008年6月,徐行草編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0年,徐行草編大師計學成開始尋找接班人,沉穩內秀、草編技藝嫻熟的王勤進入了他的視野。
“當時計老問我愿不愿意跟他學習,我說當然愿意!我愛草編,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更多草編手工藝人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前進。”王勤告訴記者,2014年,她從師父計學成手中接下了主持徐行草編名師工作室的重任,扛起了讓徐行草編發揚光大的擔子。
讓傳統技藝更“新”更“活”
王勤告訴記者,“作為一名手工藝人,除了在技藝上要保持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不能守著傳統不放,不能拒絕、抵觸創新,要擁抱時代的變化。唯有用新思路開拓新市場、引入新工藝、培養新人才,才能讓傳統技藝煥發新活力。”
王勤對徐行草編大膽創新,探索從平面編制轉向立體編制,并通過和現代數字技術融合解決了技術難題。2021年,王勤團隊用黃草編制了一艘栩栩如生的南湖紅船,因黃草質地柔軟,起初船體容易晃動,王勤大膽使用了3D打印技術,先打印船體模型,再用密編、三角編、攀經編等技法在模型上編制船體,最終大功告成。
她深知,傳統手工藝品要有更好發展,一定要有推廣銷售的新路子。近年來,她讓工作室部分成員組成銷售團隊,專門負責草編制品的銷售和推廣,她自己還帶著草編制品走進上海世博會、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非遺展覽會等大型活動進行展示,讓更多人重新認識草編這門技藝。“我還自己去直播帶貨,通過新平臺、新渠道推介草編制品。”王勤說。
王勤特別重視非遺技藝“傳幫帶”。近年來,她主動參與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培訓指導活動近百次。她還利用自己曾在皮鞋廠從事設計工作的優勢,將徐行草編的傳統紋飾和技法進行了梳理記錄,并加以數碼化,便于感興趣者學習。
在她的帶動影響下,徐行小學等學校開設了草編技藝課程,讓孩子們心里從小就有了傳承非遺的種子,徐行當地不少農戶也開始“重操舊業”種植黃草、編制黃草,徐行草編的非遺傳承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只有讓更多人了解、喜愛徐行草編,這項技藝才能有更豐厚的發展土壤。”王勤說。
(來源:解放日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