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14:00:45 來源 : 中新網安徽
(相關資料圖)
(通訊員 周靜)近年來,蚌埠市五河縣雙忠廟鎮堅持黨建引領,立足特色產業,整合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農村產業發展新路徑,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以黨建引領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契機,創新作為探路徑、真抓實干促發展,做好“四篇”文章,促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237萬元,相比2018年增長16倍。
做好“資源整合”文章,激活發展潛力。資產、資源和資金是一個村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五河縣雙忠廟鎮加大對村黨組織“三資清理”力度,全面摸清村集體資產、資源和資金,盤活閑置資產,讓“沉睡”資產變為增收“活水”。采取資產發包、租賃經營、自主開發等方式盤活利用,發揮集體資產的最大效益,帶動集體增收、群眾受益,全面放大村集體經濟資源、資金的增值效應,激活集體經濟發展潛力。整合土地資源,由村集體統一組織、流轉土地,采取再流轉方式等集中發包給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獲得穩定的流轉收入,村集體獲得一定的流轉服務管理收入。如鄧圩村與新希望六和合作進行土地流轉、土地消納每年可獲得20萬元以上收入,訾湖村通過流轉土地3100畝進行自主經營,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
做好“強村公司”文章,提升發展動力。鼓勵和支持各村以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主導,創辦服務主體,先后組建訾湖供銷社、雙廟村物業服務公司、柳湖辣椒加工基地、陳胡農貿市場等,通過自主經營,拓寬了集體經濟增收渠道。鼓勵各村發揮各自優勢成立公司,承接項目建設,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村級公司”模式,有效地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雙廟、岳廟、三周、張灘、訾湖、西尤等村成立建筑公司承攬環境整治專項債等部分村級小型公益事業項目,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80萬元以上。孫湖、張灘等6個村通過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承接土地增減掛等村級工程,增加集體經濟收入137萬元以上。
做好“聯建共建”文章,凝聚發展合力。堅持“先富幫后富,強村帶弱村”,探索建立連村聯創、跨村聯營的發展格局,不斷縮小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差距。充分利用農業綜合開發利用和項目建設,鼓勵村村聯聯建共建、抱團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有效解決資源分布不均問題。針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資源資產比較匱乏,或因區位、交通因素影響難以產生經濟效益的村,探索投資入股其他村集體經濟項目,獲取一定的投資收益。借力“百千萬”工程項目和鄉村振興到村項目,支持多個村共同出資組建經濟聯合體,抱團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白墩、劉蔡、西尤三村實行抱團發展,聯建了約3000平方米左右的標準化秸稈倉儲中心,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2萬元以上。三周、訾湖、柳湖三村村實行抱團發展模式,聯建6000平方米秸稈倉儲中心,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西尤、岳廟、陸圩三村聯5200平方米建家紡基地,每年租金收入可達36萬元,可增加30個就業崗位。
做好“特色產業”文章,增強發展實力。經濟發展,產業為王。引導村黨組織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經營性收入穩步提高,做強做優村集體經濟。推行“一村一塊田”改革試點工作,讓“小田”變“大田”,采取“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農戶”形式,集體統一經營,形成“一村一塊田”,實現連片規模化種植富硒米,訾湖村目前已流轉土地3100畝,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三周村流轉1400畝土地至合作社自主經營小麥種植,通過科學管護、裝備運用和機械化耕作推廣,一季小麥可收成62萬元。大力發展肉牛養殖產業,大楊村憑借養殖技術優勢投資200萬建設了4000平方的標準化牛棚,養殖肉牛240多頭,柳湖村集體與錢前錦養殖合作社合作共建2200平方米標準化養殖廠房,大楊、柳湖兩村采取“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圍繞以肉牛養殖為主的現代生態養殖業持續發力,集聚形成肉牛養殖產業基地,實現肉牛的高效化生產、品牌化運作、規模化經營,既解決了村內散戶養殖帶來的環境問題,也能大大促進村集體增收,同時帶動周邊300多農戶發展,為30多名貧困戶增加收入,每年可給村集體帶來數十萬收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