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半年盤點|上半年乳企業績降速 但冰淇淋和鮮奶依然好賣

2023-09-01 01:31:19 來源 : 第一財經

8月30日晚,蒙牛乳業(02319.HK)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國內主要乳企的半年成績單都已出爐。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上半年國內乳制品消費市場整體疲軟,乳企業績也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但冰淇淋和低溫鮮奶的市場需求依然在上升。

近期舉行的多場業績會上,多家乳企認為乳制品消費只是暫時遇冷,對后續市場表現仍較為樂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乳業短期增速波動

雖然從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看,2023年1-7月國內乳制品產量1757.1萬噸,同比增長4.5%,其中7月245萬噸,同比增長3.1%,整體表現好于2022年上半年。但從已公布的乳企的半年業績看,國內主要乳企上半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緩。

蒙牛乳業財報顯示,上半年實現收入人民幣511.2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公司權益股東應占利潤同比下降19.5%至30.2億元。分業務上看,上半年蒙牛液態奶業務實現收入416.4億元,同比增長約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冰淇淋業務收入43.1億元,同比增加10.5%;奶粉業務收入與上年同期持平;奶酪業務收入22.6億元,同比增長310%。

同期伊利股份(600887.SH)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約662億元,同比增長4.3%,實現凈利潤63.1億元,同比增長2.9%,增速降至近年來新低。其中液態奶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24.2億元,較上年同期428.9億元略有下降;奶粉及奶制品業務收入135.2億元,同比增長12%;冷飲業務營業收入91.6億元,同比增長25.5%。

光明乳業(600597.SH)上半年實現收入141.4億元,同比下降1.9%,實現歸母凈利潤3.4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液態奶實現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3.1%,但其他乳制品和牧業產品分別下滑了5.1%和27.2%。

在今日(31日)舉行的業績會上,蒙牛總裁盧敏放表示,今年上半年乳業消費市場表現略低于此前的預期,但高端化和品類結構的改善依然在繼續,乳制品的高端化并不僅僅意味著更高的售價,而是更高的產品品質和價值,比如高端液奶品牌特侖蘇上半年依然有10%的增長,因此他對未來兩年液態奶業務的前景依然有信心。

業績會上,伊利投資者關系部總經理趙琳也對市場前景表現樂觀,認為上半年業績表現的變化,一方面是受國內宏觀經濟弱復蘇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上年同期基數較高有關。下半年隨著國內經濟逐步恢復,預計國內乳制品消費市場還會進一步恢復。

而對于外界關注的乳業長期增長趨勢的問題,盧敏放認為,雖然短期內國內人口下滑對于奶粉、奶酪等品類市場有一定影響,但國內人均乳制品消費總量并不高,飲奶消費習慣也在養成,因此國內乳制品行業并沒有出現結構性回調,可能短期內增速會有所放緩,但長期趨勢并沒有發生改變。

鮮奶品類回暖但競爭快速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乳業整體消費疲軟,但上半年鮮奶和冰淇淋品類依然保持著較好的增長,也成為各乳企業績的新支撐點,特別是鮮奶業務。

在疫情中,乳企的低溫業務受到線下消費和外出場景受限而受到波及,但今年隨著消費場景的恢復,鮮奶品類有明顯復蘇的跡象。

業績會上,盧敏放表示,上半年蒙牛鮮奶核心品牌每日鮮語在上年高基數的情況下依然有雙位數增長,其他細分品類如低脂高蛋白鮮奶等也有較快的增長,整體業務盈利也在提升。他認為,疫情下,除了對健康的關注,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改變,推動了包括近場電商等新渠道的崛起(買菜平臺、到家平臺、周期購等),也帶來了新的增量市場。

伊利管理層在業績會上也透露,今年第二季度,伊利低溫鮮奶已經恢復增長,其中金典鮮奶實現翻倍增長,也同樣提及近場渠道增長的拉動,比如伊利與京東合作的周期購項目同比增長超過200%。

低溫鮮奶業務原本是區域乳企的長項,今年上半年,鮮奶品類的回暖也帶動區域乳企的業績增長,整體業績表現反而優于行業水平。

上半年新乳業(002946.SZ)實現收入53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歸母凈利潤2.4億元,同比增長25.1%。2023年5月,新乳業制定并發布了新五年戰略規劃,進一步做強低溫業務,今年上半年,新乳業的鮮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10%,低溫高端乳制品為主的唯品乳業收入增長超過30%。

三元股份(600429.SH)在半年報中也透露,2023年在北京液態奶市場整體下滑的背景下,三元股份高端奶及鮮奶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72℃鮮奶、極致低溫鮮奶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30%。

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國內低溫奶品類銷售額增長了2.9%,低溫酸奶則繼續下跌了7.4%。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區域乳企鮮奶業務的增長,與國內奶價下行,原奶成本下降有關,特別是第三方奶源價格較低,北方過剩的低價原奶7、8個小時就能冷鏈運到南方。而原奶成本下降給企業留下了降價促銷的空間,降價促銷又加快了鮮奶市場動銷,南方市場受益更加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輪鮮奶熱還是2021年前后。2020年下半年,由于疫情刺激了國內牛奶消費,各乳企低溫鮮奶業務收入快速增長,隨著伊利、蒙牛等全國化乳企的快速入場,以及區域乳企間的跨區域競爭,導致國內低溫鮮奶市場競爭迅速進入白熱化階段,價格戰刺刀見血,區域乳企的業績也受到沖擊。

但2021年之后,由于國內原奶供給不足,奶價帶動乳企成本快速上升;加上當時全國化乳企發現,國內低溫鮮奶還處于品類教育和品牌推廣的階段,市場培育尚需時日,上一輪低溫鮮奶大戰很快熄火。

這一輪奶價下行和乳制品促銷,讓國內鮮奶品類熱度上升的同時,也讓區域乳企和全國化乳企再次面臨新一輪鮮奶競爭,比如訂奶入戶過去是區域乳企鮮奶業務的“基本盤”,但疫情后近場電商、特別是周期購模式的出現,直接沖擊了區域乳企的訂奶業務。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區域乳企大多選擇搭建數字化營銷體系,通過社群、私域流量等運營方式,來對抗全國化乳企的入侵,同時利用電商平臺,跳出區域市場尋求增量。

在宋亮看來,雖然今年乳制品消費市場整體有所疲軟,但消費者對健康的需求并沒有改變,市場呈現“價減量增”的趨勢。隨著鮮奶消費習慣得到培育,今年鮮奶品類將迎來重要的轉折點,而且鮮奶熱銷對緩解上游原奶階段性供需失衡也有幫助。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那處處盛開的格桑花 2023-09-01 00:44:08
強強對決 2023-09-01 01:11:52
亂港藝人,判了! 2023-09-01 01: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