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06:16:26 來源 : 騰訊網
原標題:培根鑄魂育英才
——沅江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紀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楊玉菡 歐峰 羅艷
又到開學季,沅江市南嘴鎮中學今年秋季入學報名人數已超去年同期6.6%。南嘴鎮中學做好品質提升文章,贏得社會廣泛認可,從10年前不足300人的農村薄弱學校,已擴大成為近1000人的市級標桿學校,成為沅江市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沅江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四個一流”工作目標,即“一流的氛圍、一流的學校、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質量”,明確“教師至上、學生至上、規則至上、質量至上”發展路徑,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旗幟鮮明、大張旗鼓、立竿見影地促優質均衡,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
日前,沅江市在全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獲第二名,并在全省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作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
堅持教育公平,以評價創新立時代新人之根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對于培養時代新人、打造教育強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意義重大。”日前,沅江市委書記楊智勇如是說。
沅江市委書記楊智勇調研教育工作。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破除思想頑疾,打開桎梏。”沅江市教育局局長沈迪文告訴筆者。
堅決破“五唯論”,樹立正確人才觀、質量觀。沅江市出臺《沅江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全面清理各類制度文件,制定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嚴格執行“十不得一嚴禁”,配套修改教師評價、中高考質量評價、學生評價、體育藝術活動評價方案14個,清理戶外違規廣告標語106處,治理校外違規培訓機構54家,樹立了學生成長成才的正確導向。
堅決破“結果論”,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沅江市建立學生發展性評價機制,取消純分數評價,建立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等多維度綜合評價模式。將省級示范性高中招生名額的60%分配到各初中。對學校實施發展性評價,讓學校制定長期規劃和年度發展目標,考核時根據其自行設定的目標,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保護學校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力求用不同的尺子量出不同發展階段的學校,不同智商學生的發展水平。
堅決破“關系論”,為學校的長遠發展立規。沅江市出臺《教育系統人事管理規定》《離退休教師管理實施意見》《加強青年后備干部培養工作實施方案》《沅江市青年教師培養方案(試行)》等系列制度,明確干部任用、教師調配動議之前均征求基教、教研等業務部門意見,干部任用、教師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看政治、看作風、看業績、看能力、看工作量的明確導向,打破資歷論、關系論,讓干部教師靜心教育,潛心事業。
堅持教育優先,以制度創新聚蓬勃發展之力
2018年以來,教育經費支出比例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比例、生均教育事業經費、生均公用經費逐年增長;
教育經費增長比例高于財政收入增長比例33%;
每年投入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超1.5億元,每年獎勵優秀教師超300萬元;
……
一系列硬舉措,投射出沅江市堅持教育優先的決心。
“發展義務教育,我們以制度創新為突破口,著眼于三力。”沈迪文說。
第一力,凝聚高質發展的向心力。沅江市把教育優先發展作為“一號工程”強力推進,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出臺《沅江市教育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市級領導聯系學校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將部門鄉鎮教育履職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市級領導、各級各部門述職必述教育,形成“市級領導領辦、部門認辦、鄉鎮響應辦、社會幫辦”的教育大幫扶機制。
第二力,凝聚高質發展的戰斗力。沅江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選優配強學校黨組織書記和校長,深入實施“雙培養”工程,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教師先鋒模范作用。
第三力,凝聚高質發展的領導力。沅江市堅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把從教經歷和從教業績作為教育局局長及班子任用的必要條件,把教學業績作為校長及中層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據,明確導向,旗幟鮮明地抓質量。
堅持教師為本,以人事創新奠持續發展之基
今年5月20日,2023年沅江市企事業單位招才引智活動在湖南師范大學逸夫圖書館舉辦,沅江市委書記楊智勇帶頭站臺,為200多名來求職的碩士研究生推薦沅江。活動中,沅江市與湖南師范大學簽訂人才招引框架協議,出臺涵蓋購房補貼、生活補貼、租房補貼、引才舉薦獎勵等激勵措施。
2023年沅江市企事業單位招才引智活動現場。
近年來,沅江不斷創新人才引進方式,將教師招聘納入全市人才工作“一盤棋”,書記、市長站臺到高校現場實行“一站式”招聘,定向師范生培養每年達150人,同時通過社會公開招聘、特崗教師招聘等多種方式,每年引進教師300名左右,優化了教師結構。
引得來,還得留得住,沅江積極為教師謀,想之所想,急之所急。
全方位搭建教師成長的平臺。沅江市堅持以師德師風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制定了教師“三考”(師德考核、業務知識考試、教育教學綜合能力考評)工作方案,實施師德師風建設“5321”工程(期初五個規定動作:一次集中學習,一份師德承諾書,一次集體宣誓,一份師德學習體會,一次全面家訪;期中三項工作:師德先進個人集中宣傳,師德標兵巡回演講,師德督查;期末兩項工作:建立教師個人師德檔案,進行師德考核;評優評先等實行“一票否決”),不斷完善師德教育、評價、獎懲機制,讓知行明止、學高身正成為教師身上最靚麗的標簽。與湖南師范大學教師培訓中心聯合加強全員教師培訓,大力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扎實推進國培項目,構建“入職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名師”專業發展的序列體系,成立1個省級名師工作室、3個益陽市級名師工作室、8個沅江市級名師工作室。
全過程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沅江市新建校內教師周轉房140套、教師公租房666套,城鎮安排教師公租房160套,解決教師住宿難題。新教師入職“五個一”即:一把鑰匙、一套空調取暖設備、一套廚餐用具、一套洗浴設備、一套床上用品。讓鄉村教師無后顧之憂,到校如到家,確保“住有所居”。教師績效工資、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全額納入市財政預算,按時足額撥付到位,確保“勞有所得”。大力開展每年一次的“十佳百優”,每兩年一次的“名師、骨干教師”,每三年一次的“教育突出貢獻獎”評選表彰,確保“心有所獲”。連續3年共有86名優秀教師被選拔為校長或中層干部,確保“優有所晉”,營造了創先爭優、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堅持城鄉一體,以模式創新助優質均衡之勢
自2018年出臺“關于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聯盟辦學的實施方案”以來,沅江經過6年兩輪的“聯盟辦學”教育試點實踐,在每年300萬元的經費保障下,通過互派干部、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實現“管理互通、研訓聯動、文化共建、特色共創、質量共進”,已有9對13所學校的師生享受教育紅利。
沅江市政通中學與沅江市泗湖山鎮初級中學,就是城鄉學校聯盟辦學中的佼佼者。結盟以來,連續多年,沅江市政通中學中考九科總平均分穩居全市前茅,沅江市泗湖山鎮初級中學中考九科總平均分也進入全市先進之列。特別是兩校今年中考九科總平均分差距僅為25分,差距明顯縮小。
今年被評為沅江市“十佳青年教師”周賽君,是沅江市強化鄉鎮中心學校職能,統籌鄉鎮教育資源,廣泛開展支教、走教活動的參與者之一。一次寒冬,周賽君照例去送教,遇到了一個視力殘疾的小孩,讓身為音樂老師的周賽君教他地理。周賽君犯了難,但看著孩子紅撲撲的小臉蛋,眨巴眨巴的眼睛,她告訴他“我可以帶你感受地理”。將地理學科與音樂學科相結合,周賽君通過騰格爾演唱的《天堂》、陳琳演唱的《黃土高坡》、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帶男孩感受內蒙古高原的一望無垠、黃土高原的溝壑縱橫、青藏高原的冰川廣布,通過葫蘆絲等樂器演奏,讓他看到了望天樹,欣賞到了孔雀舞,品嘗到了竹筒飯。
正是無數個“周賽君們”,構建了鄉鎮內教師共享、教學共進、教研互動的共同體,推動了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沅江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2.0建設,全市所有學校實現100%網絡到校、終端到班、網絡空間到人,建成高標準錄播室15個,22所城鄉聯盟學校全部建成網絡聯校,廣泛運用“智趣新課后”線上平臺,將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納入教師全員培訓,數字化平臺為城鄉優質資源共享提供高速通道,為教育教學深度賦能。
堅持五育并舉,以教學創新實立德樹人之舉
學校“葦帆”合唱團受邀參加2022年中央電視臺《鄉村振興群英匯》,并在《新年音樂會》演唱;學生繪畫作品登上央視“三農”微博在全國推送……沅江市芙蓉學校彰顯了榜樣的力量,榮獲沅江市“五育并舉突出貢獻獎”,其工作經驗在全市落實“雙減”工作現場觀摩會上交流。
芙蓉學校開展閱讀教育。
發展義務教育,沅江在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等方面采取了有針對性的舉措,構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質量為要,增強啟智賦能。沅江市推行黨組班子分片包干、機關干部蹲點到校,干部工作下沉,責任共擔,股室站績效考核與聯點學校掛鉤的制度,形成了質量提升全員盡出,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加強教研科研,選優配強教研員隊伍,建立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兼職教研員制度;建立學科、區域教研聯盟,推行選擇性教研機制,問計于校、問需于師;安排專項經費支持,強力推進“雙減”及五項管理、課堂教學改革、校本研訓作為“三項重點工作”,實現教、學、研同頻共振。狠抓常規落實,對照《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修訂《沅江市中小學教育教學常規管理規程》,印發到每位教師,作為教師業務學習考試的重要內容,把常規落實的督查指導職能劃歸教研部門,突出科學指導和實操,為高效教育教學提供基本遵循。
全面為本,彰顯人本情懷。沅江市落實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課程,嚴格作息,保障學生睡眠及體育鍛煉時間,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擅長的體育藝術項目參加考核,助力學生個性發展、全面發展。利用學農基地、校內閑置土地,建立大型勞動實踐基地3個,拓展校園勞動場地80余處,助力學生在研學實踐中成長。
藍圖已繪,萬山無阻。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沅江市上下的共同心聲。沅江將以更成熟的制度設計,營造更加健康、更加多樣、更具活力的教育生態,“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一美好愿景加速變成現實。
(圖片由沅江市教育局提供)
(原載《湖南日報》2023年9月8日05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