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熱點 業界 科技快訊 數碼 電子消費 通信 前沿動態 電商

沉浸式體驗“美育+民俗”!廣州這里有新打卡點-全球新消息

2023-06-24 23:31:14 來源 : 城事特搜

看見文化的力量


【資料圖】

鄉村振興,不僅是產業振興、生態振興,還包括文化振興。如果說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是“塑形”,那文化振興就是“鑄魂”。

這一點,位于從化區呂田鎮的蓮麻村就深有體會。近年來,蓮麻村建設穗北紅色產業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但村民的公共文化生活并沒有得到很大提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蓮麻村與廣州美院、社科院組成公共文化共同體建設課題組,以鄉村美育為切入點,建立了“嗡嗡隊”兒童學習團隊,策劃了嗡嗡學堂美育平臺,與商戶、村民合力打造新一代沉浸式文旅服務。

美院駐村老師-李弘:

嗡嗡學堂正式成立后,村里的小朋友們會自覺地在星期六上午來參加。他們都會主動問我,今天上什么課。小孩子都是以自然教育為主,山里的孩子,本身自然的東西就比城里的孩子多,這是他們的優勢,比城里的孩子更加幸福。我們不斷地肯定他們,他們覺得其實我們也是很棒的,小孩子的自信是很重要的。

通過“探夢蓮麻紅色劇本游”、“紅色蓮麻墟”等等一系列的美育活動,蓮麻村形成了新型文化空間,不斷激發村民的文化自覺意識,形成公共文化共同體意識。

廣州市從化區呂田鎮蓮麻村黨支部書記-盧為俊:

通過這個項目,我們把現有的紅色資源轉化為綠色發展,讓紅色文化能夠完全凸顯出來。

同樣因為公共文化共同體而重建社區親密關系的,還有黃埔區龍湖街道龍湖社區的居民。龍湖社區有常住人口約8000,其中只有約2050人是本地戶籍人口。

廣州市黃埔區龍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潘倩介紹,龍湖街道是2019年成立的一個新的街道,有八個行政村和七個新成立的社區,如何促進村民和新廣州人的融合也是我們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所面臨的一個課題。

在課題組的指導下,新老龍湖人以美食派對和社區集體活動為載體,對傳統民俗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營造新民俗氛圍,打造富有藝術感的社區共創場景。

社區媽媽行動隊隊員-李玉芝:

目前落地效果比較好的是我們大家一起想出來的游戲研究院,吸引了越來越多周邊小區的媽媽和孩子們一起來玩,而且每一次至少會有30到50個孩子參加,玩得很開心。

現在我們不僅僅局限于自己的小社區,同時還擴散到了周邊的一些相鄰社區,營造出龍湖大家庭的氛圍。

課題組帶領社區的媽媽和孩子們,組建了多支“媽媽行動隊”,與原住民一起建設“愛心菜園”,還在社工、志愿者、村民的幫助下精心布置社區文化藝術節,舉辦藝術菜市場、美食市集、節氣美育展、農耕服飾秀等活動,開啟新的社區記憶。

廣州市黃埔區龍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潘倩:

通過公共文化空間培育和居民文化美育,我們想共享一個更熱鬧祥和的生活氛圍,大家在相互的交流和溝通中,相互促進成長。

新城崛起,萬象更新,龍湖街道以社區美育為切入點,創造出契合當下社會需求的新民俗,一方面促進來穗人員融入社區大家庭,積極參與社區建設與治理,另一方面也保護傳承了當地的歷史文化。

原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

鄉村改造讓很多人從平房搬到高樓居住,跟以前在村子里有空地讓大家有空就聚會聊天是不一樣的。“只聽樓板響,不知是何人”,社區居民間長期沒有交流,這是很不好的,可以讓大家聚在一起的文化活動和民俗傳統,都包含了一些美育的因素。

我們現在把美育因素重新灌注到社區里面,形成社區新的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這種方法在其他地方,讓一些相互間不認識的人,因購房而成為鄰居的人,形成一種新的社區正能量是非常有用的。

通過蓮麻村和龍湖社區的經驗,我們看到鄉村美育與社區新民俗相互交織的良性循環。這種做法,不僅有利于塑造社會文化認同,也有利于增強鄉村文化活力,為鄉村善治夯實文化基礎。我們也希望,這種做法可以為其他鄉村提供有益的借鑒,逐漸補齊鄉村振興的文化短板,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更多源頭活水,注入更多新動能。

標簽:

相關文章

最近更新
外三元毛豬 2023-06-25 00: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