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10:55:08 來源 : 第1眼-重慶廣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占地不足10畝的廠房,可實現“一粒種子到一顆蔬菜”的流水線生產,年產綠色蔬菜40噸、鱸魚150噸。這就是近日正式投產的梁平魚菜共生數字工廠,它也是市農科院魚菜共生技術脫離科研試驗階段,首個完整系統地投入農業生產的應用工程。
梁平魚菜共生數字工廠建筑面積7793平方米,它的第一層用來養魚,第二層用來種植蔬菜。在蔬菜工作區,移栽定植系統將“潮汐式育苗區”與“NFT葉菜物流栽培區”聯系了起來,經過“調配營養土壤、自動化育苗、定量灌溉”等環節,制作好的穴盤被輸送到指定生長區域,從而實現了播種、育苗、移栽、栽培、采收的全程無人化作業,綠色蔬菜年產量可達40噸。
市農科院農業工程研究所所長高立洪說,在怎么樣實現整個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和數字化的數據統計上,他們是下了功夫的,現在整個系統實現了各個環節的無人化操作。
在養魚工作區的24個循環水養殖魚池,剛剛投放了一批加州鱸魚魚苗。通過智能化補水、投飼、供氧、溫控、糞污處理等技術手段,魚池的養殖密度可達每立方米50-60公斤,實現年產加州鱸魚150噸。
高立洪介紹,這種數字工廠就是可以在較小的面積內,生產出更多的魚和菜,比如現在這套系統,它的產量是普通大塘養殖的10-15倍,蔬菜產量也是普通的10倍以上。
“通過這個工廠,就可以實現養魚沒有尾水排放、種菜不需要肥料這樣一個完美的結合。”中國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主任李道亮表示,這種模式是工廠化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和方向,通過數字賦能農業,以數字化推動農業現代化,創造了一種未來農場的模式,值得推廣。
標簽: